《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是为汉语言文学专业一年级员工开设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为员工大二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学科(如文学史、古代文学、汉语史、文字学等课程)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共开两个学期,共82学时。
1、通过“通论”的讲授,使员工掌握一定的文字、音韵、训诂知识。
2、通过“文选”及常用词的讲授,使员工对古文、辞赋、诗词等不同文体有所了解。
3、以理论知识与作品学习的结合为津梁,培养员工一定的古籍阅读能力。
三、怎样学习古代汉语(包括怎样利用常用工具书,简略介绍《新华
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康熙字典》、《辞源》、《辞海》、《古汉语常用字
字典》、《王力古汉语字典》、《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
一、古代汉语虽然以单音节词为主,但并非没有复音词。
二、注意古代汉语两个单音词的连用同现代汉语双音节词的区别。
一、词汇的继承一是表现在基本词汇的稳定上面,二是表现在古代汉语的一些单音节的基本词在现代汉语里虽然不能再单独使用,但仍作为词素活跃在复合词或固定词组中。
二、词汇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上。
(二)古今词义全同的和全异的不是学习的难点,难点是同中有异的情况。
(二)为什么说词的本义不一定是词的原始意义(补充)
一、诗人感物 / 流连 沉吟 宛转 徘徊 灼灼 依依 杲杲 瀌瀌
九、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 权 衡 逐 揭(背诵)
一、什么是词类活用(补充) 某些词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叫做词类活用。
二、词的活用与词的兼类的区别(补充) 活用是词的临时的、偶然的用法,而兼类是词本身固有的
五、为什么使动用法成为古代汉语语法特点之一(补充)
一、“日”、“月”、“岁”、“时”直接用在动作动词前表示行动的频数和经常,或表示动作行为依按的时日
二、“日”放在表示性质变化的形容词或动词前面表示情况渐渐发展,可译作“一天天地”
三、“日”字放在句首主语之前用以追溯过去,当“往日”讲
第五章 虚词(与“用法特殊的虚词” 和“常用虚词例释”结合讲授)
(一)第一人称:吾、我、予、余、朕先秦自称皆可言朕,自秦始皇始用作皇帝自称
(四)上古没有完全的第三人称代词,第三人称代词往往由指示代词充当,三国六朝时才发展出如“伊”“渠”“他”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
(五)上古汉语的复数表示法:一、单复数同形;二、用“侪”、“等”、“属”、“曹”、“辈”等字表示复数。
(六)人称代词没有严格的“格”的区别,有的既可作主语,又可作定语,翻译时要据文意而定。
(一)表全部 悉 毕 咸 举 备 既 具 俱 胥 率 胜
(二)表仅独 直 弟 但 亶 特 第 独 徒 才 乃
(一)介绍出主动者发出动作时所涉及的对方,表示动作行为为谁而发,可译作“给”、“替”、“向”、“对”等
六、虽然 连词“虽”和代词“然”的结合,意思是“虽然如此”
七、然而 指示代词“然”和连词“而”的组合,是“这样(如此),而……”的意思
八、然则 “然”是指示代词,用来肯定上文所说的情况;“则”是转折连词,用来转入下文。是“既然如此,那么”的意思。
(二)之 a助成宾动结构 b助成动名结构 c助成主谓结构 d介绍介词说和连词说(补充)
12、子产答晋人征朝/征(与征比较)尤其共臭齐帅讨闲靖聘荐实
13、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范宣子轻币/币病如寓令舆长贿家临
18、子皮委政于子产/愿厌制田御(与御比较)贯获禽慢(背诵)
19、韩宣子求玉于郑/幾求偷名字给贾锐艾好艺布赋勤
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蹞 步 驾 淑(背诵)
7、田忌驰逐重射 / 阴 射 第 质 与 再 卒(背诵)
8、李陵深践戎马之地 / 提 当 咸 悉 举 涕(背诵)
9、毛遂定从 / 比 从 历 举 再 怨 诚 (背诵)
二、[奈何][如何][若何][奈……何][如……何][若……何][何如][何若]
一、[何以(用)……为][奚以……为][奚以为][恶用……为][何……为][何以为][安以……为][曷……为]
这是教材所说的“意合法”,没有标志,被动的意义通过主谓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体现出来
3、事因于世 / 翦 监 驾 遗 庸 饥(与饥比较) 岁 穰 称(背诵)
4、郑人铸刑书 / 辟 劝 威 淫 徵 叔 谤 刑 孚 端
第五节隶书(由篆书到隶书的演变称做隶变,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重要的转折点,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宜重点讲授)
第一节六书三家说(后世一般用许慎的名称而依刘歆的次第)
△ 假借使无形可象的虚词可以书之于书面,如:而 耳 也 且 莫
△ 假借推动了形声字的产生,使大批量的创造文字成为可能
△给假借义加形符产生的形声字,如:羊——洋 姜 蛘 祥 恙
△给引申义加形符产生的形声字,如:为——伪 责——债
△为使意义显明增益形符而产生的形声字,如:厷——肱 要——腰
由于许慎的定义过于简单,学者们解说纷纭,教者选取一家略作介绍即可。
二、六书不是万能的,由于六书是在小篆形体基础上归纳出来的,因此它适用于小篆形体的分析,而不能用来分析全部的甲骨文,后来讹变的一些文字也不能用六书进行分析。
三、六书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和需求进行不同的分类,如:独体的,合体的(独体曰文,合体曰字);纯表意的,纯表音的,表意兼表音的;造字的,用字的(造字之体,用字之体,即“四体二用”)等。
三、关于声母的几个概念:字母 清浊 全清 次清 全浊 次浊 五音 七音 组 系
四、关于四声的几个概念:四声 舒声韵 促声韵 平仄
五、关于韵的几个概念:齐齿呼 合口呼 撮口呼 合口呼 阳声韵 入声韵 阴声韵 韵 韵目
七、汉字标注的几种方法:描写法 读若法 直音法 反切法 纽四声法 叶音法 四声标圈法
(一)关于韵书的几个概念:切韵 切韵系韵书 广韵 集韵 同用 独用 平水韵
(二)广韵体例:按声调分卷(四声相承 举平以赅上去 举平以赅上去入,见P378注③),按韵腹、韵尾分韵,按同音字分小韵
几个重要概念:浊音清化 团音 尖音 分尖团 不分尖团
术语:五律 七律 五绝 七绝 排律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出句 对句
术语:间 对 粘 孤平 失对 失粘 拗救 孤平拗救 大拗
术语:对仗 工对 邻对 宽对 自对 借对 正对 反对 流水对
(一)用韵的标准:词是以宋代的实际语音入韵的,与唐诗用韵有别,明清人归纳宋词用韵的情况,编成词韵,如仲恒的《词韵》。
(二)用韵的特点:上去通押 平仄互谐 限韵 换韵 同字叶韵
五、读书杂志·史记第四·平原君虞卿列传·危哉 危反
一、同源词一章可考虑放在下学期讲完音韵学之后再讲;
二、文选题目后面的字例是要求重点讲授的,划线的字例要求讲清本义和诸多引申义和脉络关系以及句中义,不划线的字例只须讲清句中义,倘能以其它例句证明之,尤佳。这里主要就常用词的教学提出参考意见,至于各章各课的知识重点,教者当根据该章该课的通论的要求讲授到位,不可误会一篇文章员工只要掌握这几个字就行了,而是要求员工各部分知识能够融会贯通,通篇都能够翻译和讲解;
三、19篇文章必讲,约需19个学时,根据本学期教材到位迟的情况,如果时间紧张,可考虑减掉《霍光传》,剩下的约15个学时。全学期48个学时,通论还剩下33个学时;
四、22篇短文可作背诵要求,但必讲部分中要求背诵的只有8篇,也就是说必背后的实际上只有8篇,且篇幅较小,员工当能接受。背诵篇目除了同其它讲授篇目同等出题之外,还要以默写形式出题。
五、教材分量较重,不能全面考试,这里列出了42篇课文,可否将这42篇作为考试范围,期末考试可考虑讲授内容占70%,42篇中非讲授内容占20%,教材中42篇以外的占10%,这样可以督促自学,拉开距离,考出水平,为2006年的国检打好基础。
第1次作业:见教材上册P94—(语法:词类活用、古文标点翻译)
第2次作业:见教材上册P406—(语法:宾语前置、特殊句法结构、古文标点翻译)
第3次作业:见教材上册P649—(词汇:本义与引申、古今词义异同、古文标点翻译)
第4次作业:见教材下册P144—(文字:六书、古近字、异体字、繁简字)
第5次作业:见教材下册P434—(音韵:上古声母、上古韵母、古文标点翻译)
第6次作业:见教材下册P754—(诗词格律:平仄、粘对、绝句创作)
1、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期末闭卷考试与平时成绩相结合进行综合平定。其中平时成绩占30%。
2、试卷分值为100分。主要题型:填空、选择、简答、默写、标点、翻译。
1、“文选”“通论”“常用词”三结合,构建科学的教学模式。
2、加强背诵,以积累感性语言材料,促进古籍阅读能力的提高。
3、对一部分基础较好的员工,注重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