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广大同学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知识的应用和创新能力,营造学术讨论氛围,公司组织2022级全体研究生于4月3日、4日及6日晚7点于砂子坳校区分别召开了4场专题研讨会。
学科语文专业张芝分享的是“跨媒介阅读视域下的高中小说教学研究”这一专题,她从研究缘起、概念界定、研究现状、实施策略和自我收获五个方面展开汇报。她认为:“跨媒介阅读”只是一种学习方式和手段,并不是学习目的,教学的根本在于学习内容,要突出语文核心素养,不能为了跨媒体教学勉强为之。王泽欣分享的是“深度学习视域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她从概述、文献综述、实施策略和总结与思考四个方面展开汇报。她认为:深度学习着重锻炼员工的学习能力,促进高阶思维的发展,要符合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要求。程银分享的是“基于项目式学习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她从选题概述、文献综述、实施策略和个人思考四个方面展开汇报。她认为:项目化学习可在语文学科与员工语文素养之间铺设通路,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习、去突破、去成长。
最后,硕士生导师瞿建慧进行点评。她肯定了三位同学的汇报成果,文献综述分类比较准确,做到了有述有评。同时她也指出,选题还要做进一步的思考,教学策略要针对目前的教学现状,提出的策略要有特色。
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刘春林分享的是李劼人“大河三部曲”中的阶级研究这一专题,她从李劼人的生平、“大河三部曲”的故事内容、前人关于“大河三部曲”的研究、“大河三部曲”中的阶级研究四个方面展开汇报。叶青松分享的是国内“非虚构写作”,他从“非虚构写作”产生的背景、“非虚构写作”引发了文学领域相当规模的写作与讨论热潮、“非虚构写作”面临着双重困境三个方面展开汇报。
最后,硕士生导师彭继媛进行点评。首先肯定了两位同学的分享,同时提出了一些意见,专题研讨会的意义重大,应当对毕业论文的选题有所帮助。关于选题,应当关注学界的主流方向,而且应该有一定的创新性,就自己喜欢的领域做进一步的研究,叙述的过程中不能只进行简单的分类,避免平面化的介绍。
文字学专业江妙分享的是四个板块:桑植地理人文概况介绍、“民家腔”、“民家腔”研究综述、词汇研究。其中民家腔板块是重点分享内容。根据现有文献资料,她认为桑植方言的研究起步晚,目前学术界对桑植县白族“民家腔”方言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语音上,词汇的系统研究少,深度不够。“民家腔”词汇研究对充实桑植方言学研究、丰富桑植白族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硕士生导师邹晓玲进行点评。她认为江妙同学总体做得很好,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方言综述的分区内容可以写,词汇综述分区就不加进去。语言表达要注意,具体指哪些文献,表述要清楚。评述的时候,把具体的方向写进去,具体哪些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思考和挖掘。
新闻传播专业赵金刚分享的是“共同体”的起源这一专题,他围绕“空间叙事与共同体美学实践”叙述共同体理论引入电影研究的历程及电影共同体美学的实践原则。以《唐人街探案》为例,选取经典桥段,详述该片如何通过平民空间和传统伦理的塑造本片中的实践性共同体。龚棋分享的是“人与自然共同体”,介绍了共同体的起源、定义、背景、共同体与电影和美学联系基础。围绕背景“中国电影的本土化”建构问题,指出自然作为中国传统美学重要的审美范畴,在文化全球化中,能准确标识出东方文化的身份。时诗惠分享的是新主流电影,她介绍了共同体美学的理论基础和新主流电影的渊源,讲述了《长津湖》、《我和我的》系列及《流浪地球》几部电影的共同体美学表现,总结其家国情怀、归乡情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路径。
最后,硕士生导师王作剩进行点评。他认为,赵金刚对叙事空间理解不深,空间分类可做进一步分类;龚棋的案例比重大,偏离共同体理论本身的叙事,中日电影表现自然的形式和含义差异较大,要深入研究;表扬时诗惠结合新主流电影阐述共同体理论,但缺少当下中国电影界对电影共同体美学含义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