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广大同学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知识的应用和创新能力,营造学术讨论氛围,公司组织2022级全体研究生于3月27日至30日晚7点于砂子坳校区分别召开了4场专题研讨会。
学科语文专业刘甜甜分享的是“‘思辨性任务与表达’任务群的理解与教学策略探讨”这一课题,她从研究缘起、研究现状、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实施策略四个方面入手做专题汇报。
随后,硕士生导师罗惠缙进行点评。他指出该选题与初高中新课标的要求联系十分紧密,具有很好的适配性,作为教师也要注意对自己思辨能力的培养。他认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在当前课堂实际的运用中推行效果不好,除了一些浅层原因,还有更深层原因,比如初中员工身心发展还未成熟,大多停留于感性认识阶段,生活经验不足,难以进行理性思考。最后,他还指出在实施教学策略时,必须充分考虑员工的实际学习能力与最近发展状况,进行分类施策施教。
新闻传播专业吴浩介绍了《社会如何记忆》一书,他梳理了社会记忆研究的兴起,介绍了《社会如何记忆》这本书中的主要三个概念与特点:身体实践、纪念仪式与社会记忆。张虹分享的是《奇云:媒介即存有》一书,她认为《奇云》贯穿着一条中心线索——无媒介,不存在;真意却在言外:人类若能超越媒介,便超越了自身。看透媒介,绕不开这本《奇云》。孙韫琦分享的是论文《库尔德里媒介仪式理论的突破、局限和启示》。她指出媒介仪式理论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对媒介化传播仪式形式研究范畴的突破;对新涂尔干主义“媒介—社会”关系解读框架的突破;对媒介理论文本研究范式的突破;对汤普森、布尔迪厄符号权力研究的突破。陈歆分享《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以“一场马拉松”作为引入,围绕何为断裂,为何断裂这两个大方面,从增长与发展的新逻辑、耐用消费品时代、资源重新积聚与底层社会、快速城市化、“城乡二元结构”与劳动力流动几个方面阐释了我国90年代时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及其背后的原因。邹惠洁分享的是《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她介绍了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将“叫魂案”与新闻传播领域的谣言传播进行串联分享,呼吁大家理性思考,不要被各种意见裹挟而掉入“后真相”的陷阱,认为对真相理性的探讨,对表达权的敬畏,对现实意见的反思,是每个新传学子应有的气质。
最后,大家进行了积极的互动讨论,导师龚芳敏对此次读书会做了总结,建议大家在阅读书籍时进行思考,鼓励大家要多读书、读好书,读书时要与现实相连接,从书中汲取到精神力量。
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刘雅煊分享的是《晚熟的人》第一人称同名叙事功能分析。她对第一人称叙事研究做了简单的介绍,对莫言的作品《晚熟的人》进行文本解读,并且对《晚熟的人》做了研究综述。吴卓颖分享的是“情动理论”,她从“何谓情动”、“情动”理论的谱系和“情动”视野下的批评三个角度切入,主要讲述了情动理论中的哲学本体论和女性主义两个路径,结合具体论文进行了分析。随后,硕士生导师刘泰然结合现实案例做了进一步阐释。
杜佳琪主要研讨的是甘诺特·波梅的气氛美学。她从理论作者、概念、理论阐述及运用和自己的一些思考这四个方面进行研讨。她以电影《香水》为例,详细阐释了气氛美学这一概念在文学艺术中的使用。刘泰然指出,气氛美学在当代文学艺术中运用颇多,更新了世界美学观念与实践,引领了美学研究新风向。
文字学专业崔佳艳分享的主题是秦简简写现象。她从研究秦简简写现象的原因、秦简简化方式分类、秦简与其他隶书的比较、简写现象研究的价值四个方面展开叙述,其中秦简简化方式分类板块是重点分享内容。她根据秦简资料概括为四类:化曲为直、简单构件代替复杂构件、省去部分构件、用示意符号代替构件。她认为简省现象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很多简省后的字形体已经和成熟的隶书相差不大。
最后,硕士生导师王焕林进行点评,对崔同学的分类及案例分析给予了肯定,他还提出以下建议:同学们做分类一定要精简,不能有交叉;学术写作中用词要严谨;与其他方向进行比较时,要发现总结出其中的特别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