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学科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备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德良好;
2.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除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专业外)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一般应有学士学位);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一般应有学士学位);
(4)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后,经过两年或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的9月1日,下同)学习或工作的人员(只能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
(5)国家承认学历的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只能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的考生,通过初试后,须加试两门本科专业基础课,部分专业还将加试实验等科目);
报考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2)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3)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考生在网上报名时间内登录网报网站(http://yz.chsi.com.cn)进行网上报名,在现场确认时间内到自己网报时所选定的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点进行现场确认,该报名点即为考试地点。
初试时间以教育部公布的时间为准,具体时间及考试地点详见《准考证》。
政治理论、外国语、数学为全国统一考试科目,由国家教育部统一命题,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由公司自行命题。政治理论、外国语分值为100分,数学、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分值为150分,历史学基础、体育学基础综合、体育综合分值为300分。
凡考试科目中有任选科目的,考生必须写明选定的考试科目名称及编号,否则由公司指定。
根据考生入学考试成绩并结合其平时学习成绩、业务素质、品行以及健康状况择优录取。
1.上述说明如与国家2014年招生文件精神不符,以国家招生文件为准。
2.考生报名时必须如实填写报考信息,如弄虚作假,一经发现,不论进入招生工作的哪个阶段,一律取消其录取资格。
| | | | |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7文学理论④814文学史综合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8古代汉语④815现代汉语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8古代汉语④815现代汉语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7文学理论④814文学史综合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7文学理论④814文学史综合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7文学理论④814文学史综合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7文学理论④814文学史综合
|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7文学理论④814文学史综合
| | |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7文学理论④814文学史综合
| | |
| | | | |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7文学理论④814文学史综合
| |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8古代汉语④815现代汉语
| |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8古代汉语④815现代汉语
| |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7文学理论④814文学史综合
| |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7文学理论④814文学史综合
| |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7文学理论④814文学史综合
| |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7文学理论④814文学史综合
| | |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7文学理论④814文学史综合
| | | | |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7文学理论④814文学史综合
| | | | |
注:威廉希尔与历史文化学院共建的新闻史,属于中国史学科下专门史研究方向中的一个三级方向,欢迎同学们报考,详情请参阅历史文化学院招生简章。
1.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朱维之:《外国文学史》(欧美卷),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郭锡良:《古代汉语》,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1.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叶蜚声:《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见各专业加试科目,考试内容为相关课程的基础问题,参考书自选。
威廉希尔组建于2002年,其前身中文系创办于1958年,是威廉希尔williamhill历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197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公司有一支由80余人组成的年龄、职称、学位、学缘结构合理的教职工队伍。教职工队伍中,教授22人,副教授24人,博士28人,硕士生导师31人,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和教学名师10人。
公司现有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广告学三个本科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是湖南省重点专业,新闻学是湖南省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广告学是校级重点专业。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等10余个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则与外国语学院和国际交流与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共建,新闻史则与历史文化学院共建)为硕士招生学科。“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湖南省重点课程,“古代汉语”、“传播学概论”、“文学概论”“训诂学”是湖南省精品课程。“汉语言文字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是湖南省优秀教学团队,古典文学、汉语言文字学教研室是省级优秀教研室,广告学专业广东佛山实习基地为湖南省优秀实践教学基地。拥有湖南省民族语言研究基地、湖南省非遗保护人才培养基地等两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5项,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课题15项,省级科研课题6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70余部,在《光明日报》、《文艺理论研究》、《孔子研究》、《中国语文》等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60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0余项。沈从文研究、民族语言研究等科研成果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
公司现有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含少数民族语言)、汉语言文字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含古典文献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化创意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含少数民族文学)、文艺传播学等9个硕士点。到2013年6月,本院共招收、培养硕士生225人,其中152人获得硕士学位。毕业研究生中有20人考上博士研究生,大部分研究生毕业后进入高校或党政机关工作。硕士点导师主持省级研究生教育教改项目7项,获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研究生主持各级研究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获得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3篇,威廉希尔williamhill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6篇。
公司注重对外学术交流,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保持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先后有来自上述单位的著名专家学者80余人次来院讲学。
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7人,博士6人。该学科是威廉希尔williamhill重点学科,近年来出版学术著作10部,出版教材6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9项,省部级课题20余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项。
文艺美学:关注三个领域,其一是艺术思维哲学领域,主要研究艺术思维的哲学基础、文化底蕴、基本形态、运作方式,以及艺术思维在文艺创作中的地位和艺术思维与人类精神的关系等问题;其二是禅宗美学领域,本领域将佛学、美学、文学、心理学融通为一体,从审美人格建构的高度,提出了"颠狂"这个富有特色的审美范畴;其三是乡土美学领域,研究现代性语境中乡土美学的发生、乡土美学的基本内涵以及乡土美学的价值诉求与文化功能。
中西文论研究:包括中国文论方向和西方文论方向。中国文论方向强调以扎实的文献学功夫和细致的原典研读为基础,对中国文论的基本命题、主要理论家、重要文论思想进行溯源性考证与现代性阐释,既注重中国文论演进的内在的历史与文化逻辑,也重视其他艺术门类的基本理论对中国文论的阐发与启示。西方文论方向从专史、专题、专书、专人四个维度来切入西方文论的研究,尤其重视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语境中西方文论基本问题的讨论,强调以动态的眼光来关注西方文论的基本问题的生成与发展,注重分析各种文论形态的思想资源与价值诉求,在语言论文论、女性主义文论、文化诗学的研究方面特色鲜明。
民间文艺学:面向整个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艺术的历史与现状,重在探讨民族民间文艺的创作与传承规律及其生存状态,挖掘湘鄂渝黔边区各民族民间文艺现象中所隐含的民族文化精神实质,尤其重视地方性的文论思想对建设普适性的文学理论的重要意义。
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2人,博士4人。全国优秀教师、省教学名师和省优秀教师3人,省青年骨干教师3人;省级精品课程2门,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本教学团队为省优秀教学团队。近年来,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近100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获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
社会语言学:运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的社会科学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异。紧密联系社会语用的实际,结合中国社会的文化背景,总结社会生活不同领域(如法律、旅游、传播、商贸、公关、教育等)语言应用的特殊规律,对语言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并为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服务。本研究方向的特点是关心解决我国社会对语言学提出的迫切课题,理论与应用并重,既提出理论创见,又解决现实的应用问题。
对外汉语教学:研讨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归纳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原则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特点、任务、内容以及理论基础,课堂教学与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教学团队的业务素质研究,文化和语言的差异研究等。
少数民族语言:主要研究汉藏语系少数民族语言和从事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方言)比较研究,注重濒危语言调查、地区语言接触关系调查和双语研究。
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3人,博士6人;全国优秀教师、省教学名师和省优秀教师4人,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3人;省级精品课程2门,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本教学团队为省优秀教学团队。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出版教材3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在《中国语文》等CSSCI刊物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5项,10余项省级课题,获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
文字学与训诂学:从传统小学著作的研究入手,对文字的形音义关系、训诂条例及方法进行讨论,重视原典训读,传世文献研究与出土文献研究相结合。
汉语史:研究不同历史时期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的基本面貌和特征,探索其发展变化的原因、规律,为汉语语音史、词汇史、语法史的研究提供基础。
方言学:借助湘西自治州多语言、多方言并存的地域优势,研究分析语言接触现象,探索语言互动的规律,构建其理论,并进行方言分区和归属的理论探讨。
文字与书法:将汉字形体研究与书法艺术结合起来,探讨历代金石、墨迹、刻帖的字体、字形、字势流变、文化意蕴及艺术特色,兼及临摹、辩伪等。
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3人,博士4人。近年来,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文8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强调以扎实的文献学功底和细致的原典研读为基础,对中国文论的基本命题、主要理论家、重要文论思想及诗话、词话等进行溯源性考证与现代性阐释,既注重中国文论演进的内在的历史与文化逻辑,也重视其他艺术门类的基本理论对中国文论的阐发与启示。
中国古典文献学:主要对中国历史文献、魏晋乐府诗、中国古代文学文献和民族地方文献进行整理与研究。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研究:主要对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作品及与之生成相关的社团和流派进行研究。
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4人,博士3人。近年来,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史:主要是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各阶段的文学思潮、文学流派、社团及其与创作的关系进行研究。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主要研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研究他们创作的时代背景、创作心理、个性气质、文化品格,分析他们作品中丰富的思想内涵及独特的艺术思维和表现方式等。
沈从文研究:主要是对沈从文创作的思想与艺术特色进行研究,进而对其历史地位与意义进行评价。
港台文学研究:主要研究香港和台湾文学发生、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各个阶段的主要作家和作品,以及香港和台湾文学与中国内地文学的分合关系。
该学科与外国语学院、国际交流与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共建。
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6人,博士5人。近年来,出版专著8部,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
中外文学文化比较研究:在掌握比较文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从文本和文学、文化现象入手,比较中英(美)、中法、中德、中俄、中日、中印文学文化的异同,重点分析20世纪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关系与影响,更深入地了解各国文学、文化的个性特点及文学、文化的普遍性规律。突出跨语言、跨文化,平行与交叉研究结合的特点。
外国作家作品研究:侧重研究西方和东方文学中非常突出的、在世界文学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与个性的作家、作品,吸收现当代文学理论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成果,重点解读外国文学、文化的个性特点,并寻找、发现文学表现人类自身存在的本质性特点与规律,掌握文学研究的思维与方法。
西方文艺思潮研究:研究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以来,西方重要文艺思潮的特点、意义、发展动因,重点研究西方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产生、精神本质与文化特质,以及对中国文艺理论与文学创作的影响。
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12人,博士8人。目前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5项,省部级重点和一般项目10余项,完成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业委托项目数项。发表论文50余篇。张建永教授主持策划的《张家界·魅力湘西》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为文化部与国家旅游局联合评定的首批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
文学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基于文艺学、艺术学、美学与经济学的整合,以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样式作为主要对象,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研究现代传媒语境和消费文化语境中艺术创作机制、艺术传播构成与艺术参与的行为活动方式的全面创新,关注当代文学艺术多样化与多元共生性范式与创意产业的内在关联,研究文学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相互转化的思维特质及其审美规律。
文化品牌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致力于文化品牌的创意、塑造、传播、评估与管理的系统研究,探讨贯穿品牌建设与传播过程的创新性思维与行为,研究国家、民族、地域、城市、企业、行业品牌的特质与创意规则,研究文化品牌的定位、建设、营销、法规与提升的内在创意思维,关注文化品牌的功能、意义与影响力,推动文化产业政策优化、文化品牌创意和文化产业企业管理咨询等业务不断创新。
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着眼于民族文化传统形态和价值的现代转换研究,在研究民族文化特征、传承与保护等基础理论的同时,着眼于新的时代背景下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创意生存的发展问题,围绕“民族文化创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民族艺术原生态传承与创意发展”、“旅游演艺与民族艺术发展”等议题展开研究与实践探讨,研究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途径、商业模式、品牌建设与动力机制等系列问题。
现有教授11人,副教授10人,博士9人。近几年来,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8项,省部级课题16项。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从文艺学、民族学、美学、历史学等多角度出发,着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探讨及体系建构。在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生、发展、特征、传承、保护等基础理论的同时,着眼于文化生态、文化功能、文化特质与审美特质等问题的探讨,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考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变迁与原生态的保护问题,着力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多元形态来展现传承保护的多种可能。
民族文学与民俗文化研究:面向整个西南地区的民间文艺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学及民俗文化的历史与现状,从文艺学、民俗学、人类学、美学等多学科角度综合展开整体研究,重在探讨民族文学与文化的关系以及民俗文化的生成与传承规律及其生存状态,挖掘湘鄂渝黔边区各民族文学与民俗文化中所隐含的民族精神实质等。
民族民间艺术研究:致力于对本土民族民间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文化进行整体研究,既关注本土民族民间艺术的历史、发展与本体特征,也关注其文化生态、当代转型与传承,还重视民族民间艺术的教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力求通过艺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促进本土民族传统艺术的保护、传承、开发与发展。
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4人,博士6人。近年来出版专著8部,发表论文7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
影视传播研究:一方面对电影、电视、摄影、动漫等以视觉表达见长的艺术门类进行综合观照,探讨它们在视觉文化到来的今天与大众传播的关系,找出其相互影响的特点和规律,为影视艺术作品的生产、传播、接受及社会影响的良性呈现提出学术参照;另一方面,将影视艺术传播的共性与湘西本土历史、文化、人文的个性相结合,对具有湘西地域特色的影视艺术作品创作及传播行为进行研究,主要包括以影像方式反映湘西人事应把握的方向和运行的艺术,以及站在境外及国内视域平台观察、分析湘西影视题材作品在当今传播行为下呈现出的一种较独特的影视文化现象等。
新媒体艺术研究:对基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并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提供信息的新媒体中所形成的不同艺术形态进行具有时代特征下的探讨,包括新媒体艺术门类、新媒体艺术视觉特征、新媒体艺术传播过程等,重点在于研究这些艺术门类借助于新媒体自身在传播过程中的机制形成、表达特征、审美接受、鉴赏规律、调控方式和评价体系等。
大众文化研究:通过对基于文化工业生产、传播和文化消费为主特点的大众文化现象的各个层面及时下其他文化热点的分析,探讨当代大众文化的特质及发展趋势,对大众文化的学术批评及前沿研究进行评价和探讨。主要从电影、电视剧、流行歌曲、网络文化等具体的传播门类形态出发,以实例分析具体文化现象,用实证调查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大众文化的社会传播效果与影响进行研究。
专门史研究方向之新闻史研究,与历史与文化学院共建,详见历史与文化学院招生简章。
地 址:湖南省吉首市人民南路120号 威廉希尔williamhill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