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新闻学的教育工作,是我希望拥有的一种生活,也是我愿意托付终生的理想。在母校温暖的大家庭里,我得到了许多师长的关爱、同行的帮助、员工的善待,自己觉得收获良多,这使我更增加了爱岗敬业的责任感与自觉性,在工作中富有激情和锐气,以下是我的一点教学感悟。
教育活动有其客观规律,正确运用教学规律,才能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这个规律的核心便是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在高校,教师与员工的交往集中在课堂上,课堂讲授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因此,把握有限的课堂,优化教学效果,是教学工作的题中要义。因此,我以课堂教学做为主抓教学质量的主阵地,积极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力求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框架。
从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他们都把人的完成、人性的完满、特别是人的理性的实现,作为教育的最高目的。对于大多数的员工来说,我首先要求他们做人格完善的人。我要求员工端正学习态度,对员工的出勤抓得较严,一直以来,我的课堂到课率是很高的。
为了上好课,我认真研究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认真研究教材,分析教学对象,拟好教学进度计划;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把握,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和水平。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认真备课,调动一切可以找到的、对我的课堂有益的资源,坚持用电脑写详案、做课件,从不打无准备之仗,同时周期性地听同行们上课,取长补短,比较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从同行、前辈们身上吸取可贵的经验,以提高自己的执教能力。
在课程讲授中,我坚持结合课程实际,积极进行教改探索。如:采用集中讲授、例证分析或课堂讨论相结合等方法,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每一节课都力争做到教学目的明确、教授正确、重点突出、教法得当、语言简洁、准确、板书工整、规范、组织严密,有效地利用上课时间,认真贯彻落实教学常规。我积极探索新的教改方法,采用经典案例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方式,通过对经典新闻个案和员工作品的评点,开展课堂讨论,和员工多交流,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与员工形成良好的互动,也得到了他们的认可。我坚持“以员工为中心”的理念,贯彻教学主体参与和个性发展原则,实现从知识性教学向发展性教学转化,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辅助教学,构建员工主动学习的新型程式,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实践表明,我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并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我的工作已经开始从初见起色到渐入佳境,得到员工的喜爱。
此外,我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经常收集教学反馈信息。根据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确定一系列课题,要求员工写出课题论文,培养员工的理论研究水平;在抓课堂教改的同时,课内外结合,注重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培养员工的独立性,渗透创新意识,培养创造性思维。具体的做法是:把师生间的联络延展到课外,经常通过网络,电子邮件等高科技手段联系,讨论新闻理论、分析新闻现象,这八小时之外的“疑义相与析”,既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又形成了师生间的互动讨论,培养员工的思辩能力,也启发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手段,以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新闻学是知行统一的学科。新闻教学的效果要论能力而不是论分数,要重视知识的活学活用;如何使员工成为“基础厚、口径宽、技能强、适应快、后劲足”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受欢迎的媒体从业人员或社会相关部门新闻宣传人才,是地方高校新闻学教育必须思考的办学思路,其中,实践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途径,这也是我在教学之余常常思考的问题。笔者从一线新闻从业人员到高校教师的转型过程中,深切感受到地方高校新闻教学环节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我以为,新闻学教育应该定位于职业教育,注重实用,注重新闻采写实践,而不是让员工习得空洞无物的概念与僵化的教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提高员工的实践能力,教师必须动手能力强。在媒体多年的历练为我珍藏了许多新闻实践的经历,直到现在,我还经常与媒体的朋友做一些新闻业务上的探讨,参与他们的节目策划,密切关注当下大众传播的改革;在我的教学中,我一直主张完善实践教学,并努力探索科学而有效的实践方式。我坚持理论坚持实际,新闻学的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不在实践中运用的理论是苍白无力的。做好实践教学,首先在于努力提升自己专业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只能动口不能动手”的教师很难让员工信服。其次,通过自己的实践,让员工有更多的感性体认,培养和提高员工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并特别注意员工思维方法和实际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致力于培养员工新的视野、新的观念,以此指导员工的未来新闻实践工作,着眼于员工潜能的发掘。
在专业课的教学中,我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在实践课程改革的推进中,让员工由被动接受式向自主探究式转变,构建员工主动学习的新型程式,员工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进一步落实,能力培养得到进一步加强,员工从中真正受益,得到了他们的一致好评。
有人说,“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大师之谓也”。作为青年老师,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大学老师要有独立见解,要有学术涵养,不能做人云亦云的教书匠。“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大学老师不搞科研,就会丧失对学术的热忱。大学老师一年到头不写论文,既培养了懒惰的作风,也缺乏了追踪最新学科前沿的动力。知识经济时代,知识陈旧、抱残守缺的老师,是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员工的,在学科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背景下,很容易被时代所淘汰。因此,自觉树立科研意识、创新意识、质量意识,修炼自己的学理内功,是大学教师的必修课,也是我一直以来对自己的要求。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光有工作热情是不够的,还要有理性。近来我一直坚持科研工作,这样促使我关注学科发展动态,掌握前沿学术信息。获得中级职称以来,我有多篇教研、科研论文在省级以上杂志公开发表,并主持了两个校级科研课题、一个校级教改课题以及一个省级科研课题。我做科研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职称,而是希望提升自己的学理素养,希望把本专业最前沿的学术知识带到课堂里来,帮助员工获取最新的学科发展动态。
为了让自己的教学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我也在努力地提升自己的学历水平,目前正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我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也是我个人成长、成熟的过程,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学习,在讲课时,才不会江郎才尽,才会有鲜活的知识传授给员工。学习也使自己的思维更趋成熟,使自己的人格更臻完善,增添为人师表的魅力。学习、教学、科研相得益彰,让我乐在其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