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环节
田茂军 罗 琼 王湘华
一、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地位
“大学语文”是面向公司2006级非威廉希尔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必修公共课程。每周3节,共15周,45课时。
1978年,在南京大学董事长区亚明先生和复旦大学董事长苏步青先生的倡导下,全国各高校开始设立大学语文课程。目前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应该说,《大学语文》课程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建设大业。作为一门高等教育的基础性学科,大学语文对员工学习理、工、农、医、文、管等各学科起支撑和保障作用,随着研究生教育的规模扩大,这种基础作用也将更大。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形象思维与口头表达交流及写作在内的基本能力,具有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大学语文应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继承祖国的悠久文化传统,为我国当前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较高文学素质的人才,在老员工道德教育中发挥应用的重要作用。
2、课程教学基本思路和要求
(1)本课程贯彻执行背诵教学法和三感教学法。指定背诵篇目,纳入平时成绩的考核。三感即情感、美感、韵感,重点是美感,即将美的课文通过美的讲述达到美的审美效果。教学要将大学语文教学的语言性、文学性和人文性三大知识维度有机结合起来,强调员工读、说、写三大能力板块的优化组合,增强文学气息的传达和人文意识的培养,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教学相长,寓教于乐。
(2)课程讲授篇目:具体见教学大纲。
(3)积极开展课堂内外教学,推进古今诗文背诵。举办背诵大赛。
(4)举办新生杯征文大赛。
二、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教学相长,寓教于乐;在情感层面上切入当代老员工的精神和情感世界,进而拓宽其视野、启蒙其心智、引导其人格;贴近语言、文字、叙事和修辞本身,从而增强员工的阅读、表达和写作能力及人文素养,并带来心灵上的滋润和学习上的审美享受。
1、知识与技能
注重语言性、文学性和人文性三大知识维度,强调广老员工读、说、写三大能力板块的优化组合。
2、过程与方法
(1)在教学理念上,注重从一开始就培养员工自觉的语文意识和语文情怀,让他们认识到语言不仅仅是交往工具,而且是同世界有着隐秘关联的文化载体,是海德格尔所说的“存在的家”,进而唤起员工对语言的尊重与热爱,这也是大学语文进行自我突围的根基所在。
(2)在教材选用和教学内容选取上,目前要围绕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未来要将时代性和世界性作为两个重要的元素带入教学视野中,应尽力避免以往那种明显厚古薄今、厚中薄外的思维模式,大胆引进贴近现代、当代生活的作品,尽可能地避免教材滞后于时代的被动状态,以便更好地同员工的生存情绪搭界,唤起员工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带领他们进行古典与现代、中国与世界的相互观照,引导他们进入更加深远广袤的精神领地。
(3)在教学模式上,可以将单篇教学和专题教学结合起来。一个好的专题不仅可以将更多信息带入课堂,而且可能会让许多作品焕发新的意义,进而扩大其可释空间,增益其艺术魅力,同时也能调动员工的学习兴趣,扩大其认知视野和理解空间,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果专题与专题之间衔接得好,更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在教学手段上,以课堂教学为主,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应该提倡。但是要有准备,有计划,不出差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员工感受、领悟语言文字的巨大魅力而引领员工追问生存的意义和存在的真相,激发员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倡导员工的独立精神与合作意识,培育和滋养其健全的人格与社会关怀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
三、内容标准
1、总体标准
教材内容涵盖广,文学篇目阅读部分涉及诗经、先秦散文、屈宋、秦汉文、汉魏诗、汉魏六朝赋、六朝文、六朝诗、初盛唐诗、唐代散文、中唐诗、晚唐诗、唐五代词、北宋词、北宋诗、宋代散文、北宋词、李清照及南宋前期词、陆游及南宋诗、辛弃疾及南宋词、金元诗词、元曲、明清散文、明清戏曲、明清诗词、现代散文、现代小说、现代新诗、现当代戏剧、当代散文、当代小说、当代新诗等。就时间而言,涵盖自《诗经》、《楚辞》、先秦散文到现当代文学三千多年;就文体而言应包括诗、词、曲、赋、戏剧、小说、散文等各类文体;就内容而言包括反映战争、爱情、咏史、怀古、咏物、咏节序、登临、悼亡、思乡怀归、游子思妇、哲理人生、山水田园、民生疾苦、倡廉刺贪、兵祸战乱、孝悌亲情等。
根据需要,教师可设专题进行2-4课时的阅读和写作方面的训练,并且适当地引进少量电影欣赏。从大学语文教学的语言性、文学性和人文性三大维度以及读、说、写三大板块入手,系统拓展员工的语文素质。
2、具体标准
以教学大纲为准。
选例一:
第一课:《蒹葭》(诗经)
(一)教学内容:
1、小引:亲近诗歌
(1)序曲一:诗歌的特色与魅力;(2)序曲二:《诗经》的美丽与魅力
2、朗读
第一遍领读(注意正读音),第二遍员工齐读,第三遍员工分两声部配合读
3、字词解释
4、翻译
(1)翻译成现代白话文;(2)翻译成英文
5、层次及诗意分析
6、内容述评
7、艺术特色探究
8、“管窥”《诗经》之美
9、推荐相关阅读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感受诗歌优美而又精凝的语言韵致,以当代的心情赏玩远古诗歌的风味,欣赏《在水一方》歌曲。
(二)教学要求:
1、引导学员理解什么是诗?它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如何?能为我们提供怎样的精神资源?
2、探讨如何更好地欣赏《蒹葭》及《诗经》。
(三)教学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应能运用一些具体的文学事例或艺术事例,同现实生活形成碰撞。
2、以课堂讲授为主,并采用提问、讨论等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引导员工进入《大学语文》这道长廊。
四、实施建议
1、课程教学实施建议
(1)采用课前预习,课上答疑,重点讲解,课外阅读背诵的系统学习法。
(2)精讲与指导泛读相结合。
(3)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课内阅读”与“课外背诵”相结合。
2、课程考核
统一命题,统一阅卷。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
3、教材使用
本年度继续使用胡炳章教授主编的教材。计划明年新编教材。
4、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大学语文教学的网上平台,相关教学网站计划在未来建设起来。
五、附录
1、教学参考书目录:
(1)陈宏主编《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3月。
(2)夏中义主编《大学人文教程》,广西师大出版社,2003年7月。
(3)裘汉康主编《大学语文》,广东高教出版社,2004年6月。
(4)徐中玉、齐森华先生主编《大学语文》,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年2月。
2、 其他相关参考书目:《中国古代文学史》《文学理论》《美的历程》《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任选一种版本均可。
3、相关教学研究文献
吕永林《第九届全国大学语文年会论文集》2005.03
吕永林《语文文字周报》2005.8.23.
(8)《〈大学语文〉遭遇历史性尴尬现象透视》
黄金海 第十届全国大语学术年会论文 2004年11月19日
(9)《“大学语文”的尴尬根源和改革出路》
李景强《中华读书报》2003年8月21日
(10)《对〈大学语文〉教材的认识与思考》
田兆耀《中国大学教学》2002 年第 12 期。
(11)《试论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与美育》
贾雪仙 第10届全国大语学术年会论文 2004年11月19日
(12)《大学语文课程定位与人文素质教育》
罗毅 第10届全国大语学术年会论文 2004年11月19日
(13)《对新时期大学语文课程的思考》
陈遗勋 第10届全国大语学术年会论文2004年11月19日
(14)《文化素质教育与人才成长》
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15)《大学语文与素质教育》徐同林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1
(16)《大学语文研究集刊》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
(17)《“大学语文”的教学困扰和改革尝试》
温儒敏《中华读书报》2003年6月18日
(18)《英语将风光不再?英语VS汉语50年后谁领风骚?》
东方网 2004年3月1日
(19)《重视塑造国家文化形象》李怀亮《文艺报》2003年1月25日
(20)《发现东方与文化输出》王岳川《问题》2003年第1辑和《科学与中国人》2003年第1期
|